冰箱內膽吸附機的幾點技術改進
摘要:本文介紹了對冰箱內膽吸附機(又稱真空成型機Vacuum thermoforming machine)進行的幾點技術改進,以提高其加工效率與自動化程度,分別就吸附機的工作原理,當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構想及設計意圖,改進后的效果等幾方面進行闡述,該項目的成功改進為保持改工序的行業(yè)世界領先水平和以后的吸附機改造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吸附機 成型 技術改進
1. 引言
電冰箱廠的SL2000*1000*800型吸附機被用于加工電冰箱內膽等。該設備在冰箱生產中屬于重點工序,由于吸附機設備全部為進口,結構復雜、規(guī)模龐大、生產節(jié)拍長,具有投資高、廢品率高、故障率高“三高”的特點,所以在電冰箱制造過程中,吸附機工序一直是制約生產速度的瓶頸,如何提高吸附機的生產節(jié)拍,以及提高產品合格率,直接影響到整個電冰箱生產的節(jié)拍??紤]到吸附機的特點,如果對舊機器進行改造,影響生產時間長,工程量浩大且風險太大,所以在新引進吸附機時,同設備制造廠家一起,對現(xiàn)有設備機構進行改進,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2.吸附機的基本情況
2.1基本結構
吸附機包括,上料工位(loading device)、預加熱裝置(pre-heating device)、主加熱裝置(heating device)、真空成型工位(Vacuum thermoforming machine)、切邊設備(cutting machine)、下料工位(unloading device)以及控制工作臺等。整個生產設備按照線性組合起來,完成整個內膽加工成型的功能。
2.2工作過程
吸附機的內膽加工過程是這樣的,塑料板材HIPS或ABS在上料工位被真空吸盤輸送到輸送鏈條上,然后輸送鏈條將板材輸送到預加熱工位進行預加熱、預加熱到一定時間后,在將板材輸送到主加熱工位進行加熱,加熱到一定溫度后,輸送到真空成型工位,通過內膽模具和框架的配合,利用真空吸附成型的原理,使工件成型,冷卻后輸送到切邊工位,切邊機對內膽進行切邊,將四周的廢邊切除掉,輸送到下料工位,加工過程結束。在加工過程中,工件一直按照直線向前運行,故也稱作直線型真空成型機。
2.3上料工位
上料工位主要功能為將待加工成型的塑料板材HIPS或ABS輸送到預加熱工位;塑料板材的加工范圍為2000*1000*2-5mm,在輸送板材時,將板材通過叉車放倒在手動輸送小車上,然后將輸送小車推到固定位置,板材由吸盤傳送到上料工作臺上,板材對中裝置將板材對中后,通過安裝在輸送鏈條上的輸送夾具固定板材,輸送到下一工位;
2.4預加熱工位
預加熱工位主要功能為將待加工成型的進行預加熱;上下兩面輻射器進行加熱,分4個區(qū)進行加熱控制,加熱時有掉料探測裝置,如果板材溫度過高變形嚴重,立即關閉加熱系統(tǒng),防止板材掉到加熱器上,造成火災;板材加熱到一定時間后,通過鏈條輸送到下一工位;
2.5加熱工位
加熱工位主要功能為將待加工成型的進行最終加熱;主加熱工位結構和預加熱工位基本相似,不過上下兩面輻射器數(shù)量更多,溫度控制也更準確,對預熱過的板材再進行加熱,每個輻射器均進行加熱控制,以保證按照需要的溫度進行控制,加熱到一定時間后,輸送到下一工位進行真空吸附成型;
2.6真空成型工位
該工位是這個吸附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為將加熱到一定溫度的板材,利用模具和框架將板材固定、形成模具、板材、框架的密閉空間,然后先吹泡,再模具頂升、真空系統(tǒng)吸附動作將板材吸附在模具表面上,形成冰箱內膽形狀;經過冷風機進行冷卻,冷卻完成定型后模具退出,內膽被輸送到下一個工位即完成內膽成型;
2.7切邊工位
切邊工位主要功能為將加工成型內膽四周的廢邊切掉,最終成為一個合格的產品,輸送到下料工位,操作人員將內膽成品取出,準備下一道工序生產;
3.吸附機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吸附機由于結構復雜,生產環(huán)節(jié)多,生產節(jié)拍長,控制參數(shù)多,容易造成廢品,以及結構設計上的原因,造成故障率高,對生產影響較大,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在引進吸附機時,做了如下改進:
3.1上料工位
上料工位以前只有一輛上料小車,在換料時,勢必要停機進行調整,每次換料大約需要10分鐘,平均每天換5-6次料,相當于每天停機1小時進行換料操作,影響了生產速度;在新吸附機設計中,增加一輛上料小車,即由原來的一輛上料小車上料改進為左、右兩輛小車上料,在一側進行生產時,就將另一輛小車裝好料,當進行換料操作時,只需按一下切換按鈕,就可實現(xiàn)換料,大大提高了換料速度;
3.2 加熱工位
加熱工位以前對板材加熱是采用分區(qū)控制的,上、下加熱器各88塊輻射器將板材分4個區(qū)進行加熱控制,利用調節(jié)每個區(qū)的輻射器電壓百分比調節(jié)每個區(qū)的加熱溫度,對溫度的控制不是很精確,對于形狀復雜的內膽,容易造成內膽成型不均勻導致廢品;在新機器設計中,對每一塊輻射器的加熱溫度分別進行控制,可根據(jù)效果隨時調節(jié)每一塊輻射器的溫度,以達到最佳的加熱效果;同時,在板材輸送到成型工位時,在進入成型工位前,增加紅外線高溫計(infrared pyrometer)進行板材溫度測量,將測量結果反饋到控制系統(tǒng),進行下一張板材的溫度控制修正;
3.3成型工位
成型工位是吸附機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控制產品質量、提高生產節(jié)拍、降低設備故障率的重點部位,吸附機的生產節(jié)拍,主要取決于成型工位的成型速度。因此,對成型工位的改進也較多。
3.3.1以前吸附機成型模具的升降是利用液壓頂升機構來完成的,由于液壓頂升機構運行速度是通過調節(jié)比例閥流量來控制,在控制臺無法進行監(jiān)測和調節(jié),所以當長時間運轉、或者冬天室溫較低時,受液壓站油溫影響,很容易導致油壓不穩(wěn)定,模具頂升速度也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造成模具動作過快或過慢形成廢品,且液壓系統(tǒng)動作時噪音很大,對生產環(huán)境也有一定影響;在新設計中,將模具升降臺通過交流伺服馬達和齒輪架驅動,不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升降水平度在控制在0.25mm以內,速度控制更加準確,并且可隨時根據(jù)要求調節(jié)模具升降速度,滿足生產工藝要求,噪音也明顯低于現(xiàn)有設備。
3.3.2 以前吸附機真空成型采用單一的真空系統(tǒng)吸附成型的方式,對于一般形狀的內膽沒有問題,但是對于形狀復雜的內膽,往往關鍵部位成型不好,針對此問題,在新設計中,參照同行業(yè)國際先進水平,增加壓空成型功能,即在真空成型內膽上方,增加一壓空成型箱,在壓空成型箱內,充滿2kgf/cm3的空氣壓力;在真空吸附成型時,下方模具真空吸附板材,上方再增加2kgf/cm3的空氣壓力,使板材迅速成型,大大增強了成型能力;
3.3.3 以前機器內膽成型后,利用上方6個風機吹風進行冷卻,由于成型區(qū)域環(huán)境溫度高,冷卻速度慢,不得不加長冷卻時間,使生產節(jié)拍延長;在新設計中,對風機進風進行改進,從冷水機引管路到冷卻風機進風口,使冷卻風機吹冷風,提高了冷卻效率,可減少冷卻時間3-5秒,使整個成型節(jié)拍達到45秒/件左右,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
3.4 切邊工位
以前吸附機切邊工位和吸附機分開,利用剪板機降成型后的內膽四周廢邊剪掉,需要一個操作人員單獨操作,不但效率低,而且產品質量也不易控制;在新設計中,在吸附機成型后,增加自動切邊裝置,并且聯(lián)結在一起,內膽成型后直接進行切邊,然后再輸送到下料工位,直接減少操作人員一名,提高了自動化程度。
3.5 控制操作系統(tǒng)
3.5.1 以前操作系統(tǒng)采用PC機-PLC控制器的控制模式,由于生產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條件惡劣,以及生產電壓不穩(wěn),時間長了很容易造成PC機死機,燒線路板等故障,這些故障往往造成惡性故障停機,在新設計中,采用工控機-PLC控制器的控制模式,采用西門子公司的工控機取代以前的PC機,由于工控機的使用性能遠遠高于普通的PC機,所以再也沒有發(fā)生類似故障。
3.5.2 由于吸附機全部為從國外引進,操作系統(tǒng)全部為英文系統(tǒng),這對一般操作工人來說很難掌握,不得不在機器旁再貼一張翻譯對照表進行對照操作,遇到不常見的操作指令,還要請專業(yè)人士進行翻譯才行;在新設計中,經過與設備制造廠家技術人員溝通,新操作系統(tǒng)中,采用中文和英文兩套操作系統(tǒng),利用設備代理商的資源,在設備制造時就增加中文操作界面,方便操作人員的操作。
3.5.3設備所用元器件要求全部為知名品牌,液壓元件VICKERS、電機SEW、氣動元件FESTO、真空泵BUSCH、電器元件SIEMENS,便于以后的維修和備件購買。
4.使用跟蹤效果
通過以上的改進,在新吸附機的使用過程中,雖然在調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成型產品調試、原參數(shù)有很多調整等因素,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及設備廠家人員跟蹤培訓、服務,操作人員明顯感覺到設備操作更簡單了,故障率也明顯降低,產品合格率也由以前的90%一下子提升到98%以上,而且實現(xiàn)減員一人,自動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5.結束語
參考目前冰箱內膽吸附機同行業(yè)領先水平,結合以前使用中存在的問題,經過以上的改進,使該設備在同行業(y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也更好的保障了生產新產品的要求,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為同行業(yè)引進類似生產線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