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需求2007年將首次出現負增長
市場已飽和 高端新品難救空調“熊市”
近幾年隨著空調器在一、二級市場的大量普及,消費的形式也從以往單一的價格向品質、性能、能效比、外觀設計與色彩、舒適度等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價格在一、二級市場的消費作用力逐漸減弱。在這樣的前提下,2006年度企業(yè)紛紛推出新品,向高端、高價的戰(zhàn)略決策轉型,但這樣做是否就會比較順利?據筆者了解,目前高端產品推廣有難度。
中心城市市場已飽和
根據國家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協(xié)會預測,由于市場增幅趨緩,加上生產企業(yè)生產、銷售成本上升明顯,整體利潤空間逐步縮小,在經歷了2005年度一種相對理智、真實的市場表現,預計2006年度,空調市場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2005年平穩(wěn)增長的趨勢,大幅度變化的可能性很小,而2007年的國內空調需求將首次出現負增長。
這是市場消費能力逐漸減弱的一種預測,一方面是近年來連鎖賣場在全國中心市場迅速擴張,加速了中心城市的市場消費潛力開發(fā);另一方面是區(qū)域市場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差異。高端產品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市場的銷售量和銷售額比例最大,其次為華北市場,華南市場與華中市場的銷售量比例接近,西北市場則由于消費能力較低,在整體銷售量和銷售額中所占份額都較小。
其實全國一、二級市場空調經過了20年的發(fā)展,市場趨向穩(wěn)定,幾年的價格大戰(zhàn)也迅速使一、二級市場呈現飽和狀態(tài)。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國空調市場容量雖然還有較大增長,但在全國中心城市的市場已趨向飽和,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高端高價依據不足
在空調產品進行結構性調整和技術提升之后,2006年的高端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價格都比以前的高端產品高許多。如某品牌1P空調價格3000多元,而普通空調價格卻在1400元左右,有的品牌高端空調甚至賣到了9000多元高價,這不禁讓消費者產生懷疑,何以高端產品就比普通空調價格高那么多?
筆者從市場上看到,隨著空調消費層次的提高,目前市場上的空調在外觀和功能上都有較大的技術改進,特別是高端空調從簡單的制冷、制熱到滿足健康、節(jié)能、環(huán)保等多功能需求,同時還增加了一些品牌特有的功能賣點,如奧克斯“水護氧”空調,海爾“高效氧吧”空調,以及其他高能效空調等。
另外,空調外觀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白色,而且在前幾年的鋪墊下,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顏色和材質,同時設計更加人性化。
但在目前市場透明化、質量趨同的情況下,除了品牌因素造成的價格差距之外,一些品牌推出相類似的高品質、高性能、新賣點的高端產品,價格卻落差很大,甚至有的品牌還將空調一些技術賣點經過美輪美奐的“包裝”和售價的極度拔高后,被作為高端產品隆重推向市場,而實際上產品本身缺乏足夠的高價技術支撐。
據北京一賣場負責人王經理介紹,近段時間,彩板空調較受歡迎,某品牌推出的彩板空調引起了消費者極大的購買興趣,銷量占比迅速提高,馬上競爭品牌推出類似的高端、高價彩板空調,但因為開箱合格率達不到95%,最終不僅影響了銷售,還影響其品牌形象。
專家表示,企業(yè)實施高端戰(zhàn)略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身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還需要考慮其是否有足夠的技術賣點支撐,切不可盲目模仿和實施高端產品戰(zhàn)略。
終端促銷方式相對保守
一般來說,淡季市場消費比較理性,是空調企業(yè)推廣高端新品、獲取利潤的非常時期。
淡季市場銷售高端產品除了受到品牌、技術、消費力等因素之外,還需要終端推廣來推動高端新品銷售。但從2006年度淡季市場的表現來看,高端空調新品在現有的品牌基礎上,推廣高端新品也很難。據某空調企業(yè)推廣經理介紹,由于行業(yè)利潤實在太低,目前整體市場消費力又不強,高端新品銷售非常困難,歸納起來終端推廣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難度。
首先,缺乏系統(tǒng)性、全國性的推廣活動。有人認為,高端新品銷售一靠品牌拉力,二靠終端推力。在現有品牌拉力的基礎上,想要提升高端產品的銷量就需要在終端推廣上下功夫。但在空調行業(y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廠商對終端資源的投入都非常謹慎,在廣告宣傳的資源上更是能省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