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高升水難以持續(xù),中期仍將下跌
四月份以來,精煉銅基本面上,悄然發(fā)生了改變。此前供給過剩的精煉銅,在中國市場出現了緊俏的局面。銅現貨升水持續(xù)走高的同時,交易所庫存也持續(xù)下降,導致銅價在四月下旬大幅反彈,截止目前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仍接近于48000元關口,現貨價格更是攀升到5萬元上方。展望后市,隨著內外比價的改善,進口增加將緩解國內供應緊張的局面,隨著消費旺季的過去,銅價進一步走高的空間有限。
中國現貨市場持續(xù)緊張
從下圖可以看出,自3月下旬以來,國內精煉銅現貨升水快速走高,4月28日現貨市場升水一度超過了1500元。升水幅度甚至超過了金融危機后,國內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時的水平。此外,洋山港銅的溢價也是持續(xù)走高,從月初的不足100美元上升到120美元左右的水平。
在升水走高的同時,交易所庫存也在持續(xù)走低。其中,上期所銅庫存從三月初的超過20萬噸下降至目前的10.5萬噸,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也從30萬噸以上下降至23.7萬噸。一時間國內精煉銅現貨市場出現了近幾年來少有的緊缺現象。
國儲收銅的傳聞
4月22日,一則來自路透社的消息顯示,國儲局在3月和4月期間開展收儲銅活動,總規(guī)模約20萬噸。這批現貨銅將在6月底之前全部運往國儲局直屬庫中。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國儲局從保稅區(qū)倉庫收儲的進口銅規(guī)模高達35萬噸。這批現貨銅中的大多數都由銀行售出。銅融資交易結束后,一些現貨銅所有權被銀行接管。
盡管目前國儲尚未有人出現證實消息的真實性,但從中國銅現貨市場的表現來看,收儲的傳聞恐怕不是空穴來風。如果國儲真的收儲的話,將扭轉整個精煉銅市場供應過剩的格局。據CRU預計,今年銅市供應料過剩14萬噸,2015年料過剩27.5萬噸,2016年料過剩42萬噸,2017年過剩量將大幅縮減,2018年將重現供應缺口。以此來看,國儲收銅的規(guī)模足以扭轉2年內銅市供應過剩的格局。
消費旺季與微刺激
在供求格局轉化的同時,傳統的消費旺季以及對中國刺激政策預期疊加,進一步刺激了銅價的反彈。傳統上,四五月份為電力、家電、汽車等銅需求主要領域的消費旺季。據SMM調研的情況顯示,電線電纜企業(yè)的訂單情況逐步轉好,銅管企業(yè)開工率大幅攀升,汽車生產企業(yè)用銅亦出現增長。
在政策方面,在央行宣布"定向降準"后,國務院再推80項目吸引民間投資,這意味著溫和的刺激政策會不斷加碼。國務院決定首批推出80個示范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營運。這些項目主要包括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fā)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yè)基地等方面。國務院強調,下一步將推動油氣勘查、公用事業(yè)、水利、機場等領域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
但是中長期來看,中國銅需求增長空間可能有限,銅消費高速增長的盛景很難重現。中國政府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設定為7.5%。一季度GDP增速卻降至7.4%,為20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月度經濟指標也不盡人意,第一季度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僅為8.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7.6%。匯豐中國4月制造業(yè)PMI連續(xù)四個月處于榮枯線之下,新訂單指數下滑,顯示中國制造業(yè)需求仍疲弱。綜合消費量較大的房地產行業(yè)表現不佳: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房屋新開工面積、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土地購置面積數據全線下滑。
在政策方面,微刺激雖能提振經濟,但短期內對銅消費的提振作用有限,難以形成實質性的利好?,F貨緊張局面難以持續(xù)
拋開季節(jié)性因素以及國儲收銅的因素,目前銅市場其實并不足以維持緊張的局面。從近幾個月國內精煉銅產量及進口量來看,國內"表觀供應"仍然充足。3月份中國精煉銅產量594,075噸,同比增長7.8%。3月精煉銅進口量為324,383噸,同比增加48.2%,1-3月精煉銅進口量為100萬噸,同比增加47.9%;中國3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為42萬噸,同比增長31.4%,1-3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為133萬噸,同比增37.8%;3月銅精礦進口量為935,357噸,同比增加20.2%,1-3月銅精礦進口量為270萬噸,同比增加23.6%。
而且,隨著銅內外盤比價的修復,進口銅從大幅虧損轉向小有盈利,可能會進一步刺激中國銅進口的規(guī)模。隨著5月的到來,國內消費的旺季即將過去,企業(yè)備貨積極性將進一步下降,從而改善當前供求緊張的局面,持續(xù)的高升水態(tài)勢不會成為常態(tài)。
行情展望
整體而言,對于當前銅現貨市場而言,一時緊缺是不爭的事實,但考慮到整體宏觀大環(huán)境以及銅基本面而言,這種短缺的局面恐難以持續(xù)。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預期落空的情況下,中國銅消費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銅價難以長期保持強勢。我們認為,隨著消費旺季的結束,銅價高升水狀況將得到緩解,中期走低的可能性較大。
作者簡介:朱遂科,2005年7月加入中信建投期貨,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任中信建投期貨廣州營業(yè)部經理,現任中信建投期貨研發(fā)部研究員。入行以來,長期從事期貨品種信息分析與研究作,有多篇分析、研究性文章發(fā)表在各大專業(yè)財經網站和《期貨日報》、《中國證券報》等媒體,擅長于黃金與銅期貨的研究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