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在國內塑料業(yè)悄然興起
在工資水平較低的中國,塑料制品行業(yè)盡管仍屬于勞動力密集型,機械手的使用已經越來越普及。 那些電子和汽車業(yè)的歐美跨國公司很早就在它們設在中國的工廠中引進了自動化生產。但現在的變化是那些分布在工業(yè)密集的華南、華東沿海地區(qū)的中國本土塑料加工廠也開始對機械手表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要面對工人流失率高,以及交貨周期縮短帶來的挑戰(zhàn)。
在中國,工廠工人在農歷新年都會返鄉(xiāng), 而機械手則不會離開。 “工人的忠誠度不是很高”,奧地利機械手制造商在華企業(yè)威猛工業(yè)自動化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的總裁Jonathan Ching先生說道:“大量涌入中國的境外投資把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的同時,也帶來了頻繁的員工跳槽,一些工人會為每月多掙兩三百元而轉投別的公司。”
Ching說:“通常塑料制品廠的操作工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才能上崗。如果這些員工不停換工作,那會讓雇主十分頭疼。他們必須不斷培訓新員工,還會因此影響品質和生產效率?!?
華南地區(qū)工廠的員工流動性很大,香港震雄機械公司的Ringo Au也這樣認為。因此近一兩年來很多工廠開始考慮用機械手來取代工人處理零件。 當然通常只有大公司才有錢投資購買機械手,而那些中小型的模具廠大多還是按照原來的模式進行生產,Toshiba Machine Hong Kong Ltd.公司的Ming Kin To先生如此說道。他說,對于客戶來說,考慮是否購買機械手歸根結底還是衡量機械手和普通工人的成本差異。 To說,通常一個機械手的售價大約等于使一臺設備一天24小時連續(xù)運轉所需工人的兩至三年的工資總和。
機械手供應商還說,機械手可以確保運轉周期的一貫性,提高品質。另外,讓機械手取代普通工人從模具中取出零件不僅穩(wěn)定,而且也更加安全。 同時,不斷發(fā)展的模具技術也為機械手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以前,零件需要經過人工打磨和再加工才能出廠,Wittmann公司的Ching說,模具質量的提高使生產出的零件可以直接進行裝配。 他還說,我們在中國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一個為多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提供配套的國內模塑商從Wittmann處購買了一套高精密的自動化系統(tǒng)設備。Ching未透露該公司名稱,只是說這家公司管理上很有遠見。 Ching說:“他們明白,要想成為知名跨國大公司的合格供應商,必須擁有高水平、高科技的機器和設備”。 Wittmann今年剛在昆山建成了第一家在華工廠。
香港震雄機械公司的Au還表示,運用取件機械手可以大大縮短取出外包裝或手機殼這樣的模塑件所需的時間。在這一點上,人手的速度與機械手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同時安全也是買主考慮的問題之一。在西方人看來,中國似乎有成千上萬的廉價勞動力源源不斷地從農村涌入像廣州、深圳、上海和東莞這樣的制造中心。 但是,事情并非這樣簡單,Au說,一些工人對注塑機一無所知,也不了解其中的危險。Au是公司PET預成型注塑機的ChenPET生產線的項目經理。
當談到中國國內的模具市場前景時,機器人制造商們表示既樂觀又謹慎。Alfa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的James Huang認為這將是一個緩慢的發(fā)展過程。Alfa是來自臺灣的機器人制造公司,目前在國內有一家工廠,位于東莞,另一家在蘇州的工廠預計將于2006年一季度投產。
Huang還說,目前來自國內的本地客戶只占Alfa機械手銷售業(yè)務的10%,臺灣當地的客戶占到30%左右,另外30-40%的訂單則來自香港。即使在中國一些比較發(fā)達的制造中心,也只有不到5%的塑料加工廠會應用某種程度的自動化生產。
當然中國的制造業(yè)還是會持續(xù)發(fā)展下去的,Huang覺得中國的機械手市場會在十年左右的時間里達到一定規(guī)模。他說現在發(fā)達地區(qū)的加工廠在面對勞動力短缺和成本上升時,開始考慮自動化生產。另外,與繁重的工廠體力活相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愿意選擇從事服務業(yè)工作。
Huang相信現有的和將來的注塑機都會需要機械手。目前Alfa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對手之一是來自日本的機器人制造商Star Seiki Co. Ltd.。在Star Seiki深圳辦事處負責銷售的Fong Chun Lam在展會上說,作為中國機械手制造行業(yè)的先鋒,Star Seiki在10年前就在深圳設立了生產氣動機械手的生產廠,目前公司正在考慮在中國工廠增設伺服馬達機械手的裝配線,這些機械手目前在日本進行生產。
Lam還提到,和Alfa一樣,Star Seiki的很多機械手都賣給了那些在內地有塑料加工廠的香港公司。幾乎所有的知名大公司都是他們的客戶。 他還說,相比較售價昂貴的日本貨,中國民營的塑料制品公司通常會選擇臺灣生產的相對便宜的機械手。
另外一家日本機械手供應商Harmo公司則主要針對日本在華企業(yè)。Harmo公司香港分部的總經理Hiroshi Nakamura說,中國民營企業(yè)客戶只占不到1%的份額。 他覺得中國客戶更青睞中國國產的自動化機械。 Nakamura表示,Harmo正在計劃在中國建立工廠以降低成本,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供應商進入中國市場,注塑機械手的售價近年來大幅下降,行業(yè)利潤也大大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