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鋁進口激增,國內鋁價承壓或減弱國儲局收購效果
數(shù)家南海鋁廠共簽訂10-13萬噸進口鋁錠合同;現(xiàn)貨鋁較倫敦現(xiàn)貨鋁的到岸升水倍增至每噸110美元上方;國內電力輸配企業(yè)料于上半年購買40萬噸國內原鋁。
交易商稱,由于中國政府推遲對進口鋁恢復征稅,國內貿易商和加工廠的原鋁錠進口量激增。中國國儲局收購鋁以扶持國內鋁價和鋁廠的政策效果,可能因上述趨勢而削弱。
據(jù)多數(shù)交易商估算,3月至4月初料有約10-13萬噸進口鋁錠到港,多數(shù)在廣東省。這相當于全球最大原鋁生產國--中國2008年全年的進口量。
“南海的鋁廠可能簽訂了12-13萬噸進口鋁合同,大部分會在3、4月份到港,”廣東南海市一家鋁制品廠的一個經理表示。
中國進口量激增,使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亞洲交割庫的鋁庫存下降,并使過去兩周內的現(xiàn)貨鋁到岸升水倍增。
交易商們表示,進口商從LME亞洲倉庫運至廣東港口的進口鋁中,每噸需支付到岸升水110-140美元,遠高于1-2月的60-80美元。
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于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從國內鋁廠收購了59萬噸原鋁,自此之後國內鋁價一直高于進口鋁的成本。
一位大型鋁廠的經理稱,中國的一些電網企業(yè)亦簽訂了在上半年總共購買約40萬噸原鋁的合同。這與國儲局的收購疊加,已將中國原鋁庫存減少了50萬噸,而去年12月初國內庫存高達110-120萬噸。
有消息稱國儲局或于4-5月再購買40萬噸國內原鋁。
由于國內鋁價偏高,1月的原鋁進口量同比上升19%,較去年12月環(huán)比大增27%.
進口量激增使國內鋁價承壓,或會使國儲局扶持國內價格的措施效果減弱,促使政府重新考慮對進口鋁恢復徵收5%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