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大國偏愛“洋”縫紉機
國產縫制機械需在質量和品牌意識方面下功夫
許多人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服裝大國,服裝產銷量連續(xù)多年居世界第一;但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的服裝廠卻不愛用國產縫制機械,只要有錢就想買外國貨。
“我們在廣東調研,在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服裝企業(yè)中,60%到70%使用的都是國外品牌的機器。浙江地區(qū)的雅戈爾、杉杉等廠商都完全不用國產設備,而報喜鳥也是今年才買了國產設備。”對于中國的縫制機械無法占領國內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中國縫制機械協(xié)會秘書長何燁深表憂慮。
“我們不是縫紉機制造強國。”海通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黃錦超對記者說,他以居國內縫制機械領先地位的標準股份為例,2004年的銷售收入只有9億元,而同年日本重機的銷售收入是750億日元,約合60億元人民幣。
服裝生產企業(yè)不買國產縫紉機,究其原因,首當其沖的是國產縫紉機的技術質量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尤其是在高端諸如機電一體化等方面。有些高端縫制產品我國根本生產不了,比如說自動剪裁機。其次,中國縫制機械制造企業(yè)缺乏品牌宣傳意識。
何燁說,中國的服裝企業(yè)起步時由于資金有限,都用的是國產設備。當時我國的縫紉機生產技術確實不過關,所以當這些企業(yè)發(fā)展起來后,企業(yè)主管還留存著當初對國產設備的不良印象,并不了解國產設備在這些年也在快速進步,于是仍傾向于使用進口機器。同時,由于許多企業(yè)都做的是貼牌生產(OEM),國外企業(yè)進行設備考察時,由于不了解中國自己制造的縫制機械,為了保證品牌質量,就會要求國內廠商使用德國、日本等國的設備。
對于國產縫紉機械如何解決眼前的難題,何燁認為,還是要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在這方面,何燁提議不妨借鑒德國一些先進企業(yè)的經驗。德國縫紉機械一些知名品牌在打入中國市場時,先把機器送到服裝廠試用,或贈送樣板車間,用戶滿意的話再進行采購。產品售出后,再向用戶定期進行講解和培訓,在幫助用戶熟練使用機器的基礎上教會他們如何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