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見光變形”應用前景廣泛
美國和德國科學家2005年13日說,他們第一次研制出了能在不同波長光線下改變形狀的塑料,它在工業(yè)、醫(yī)學等領域將可能具有廣泛用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德國GKSS研究中心的這一成果,發(fā)表在2005年14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介紹說,這一成果的基礎是塑料的形狀記憶效應,也就是塑料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有限的變形后,可由加熱的方式使其恢復到變形前形狀的特性。不過,他們首次使光的波長成為形狀記憶效應的發(fā)生條件。研究人員說,他們在聚合物的網狀分子結構上鑲嵌了一些光敏分子團,形成所謂的“分子開關”。然后,他們以外力拉伸這樣形成的光敏塑料薄膜,同時使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這使得鑲嵌了光敏分子團的聚合物分子網互相交叉粘連起來。
參與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伯特·蘭格強調,光敏塑料在工程、制造業(yè)、醫(yī)學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比如在不開胸的心血管手術中,可以將它制成塑料線探入血管,再用光纖傳送一個特定波長的觸發(fā)信號,塑料線會“搖身一變”成為螺旋形,就可以撐大血管內徑。目前,科學家已開始研究新制成的上述塑料的應用前景。 |